“只有自己一直保持‘充电’的状态,不断学习与进步,才能跟上学生的步伐一起‘奔跑’。”艺术与设计学部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吴琼始终把对学生的“爱”装在心尖上,帮助他们筑梦并引领他们前行。
近三年,吴琼主持省级课题4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获得第七届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高校美育改革创新案例评选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得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三等奖。
从2009年至今,吴琼已在基层学生工作管理岗位默默耕耘了十余年。“根据学生的个性、专业、特长来为每一位学生具体规划,因材施教。”吴琼说:“只有进行了清晰的规划,才能找到适合学生的平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学生们获得自己的成功。”
“我们构建了‘三·三·三’育人新模式,通过搭建三层体系,即‘一员三师’协同育人体系、学生分层次差异化培养体系、学生事务管理质量反馈体系,形成三个平台即‘红画笔’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聚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凌云’传统文化浸润平台,最终提升学生三种素养,即政治素养、专业素养、文化素养。”2020年至今,“红画笔”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共组织6个主题40期线上+线下展览,共展出2000多幅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创作作品,每次展览都得到全校师生们的关注与好评,被学院官网和媒体多次报道。近三年,艺术与设计学部学生就业率均在94%以上、出国深造及上研率均在8%以上,专升本录取率均在60%以上,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获奖率均在30%以上。
十多年的工作体会让吴琼深刻认识到,只有用真心真情温暖学生,才能走入他们的心中,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们成长成材。“考研、创业、就业,针对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我们提供个性化、多元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吴琼对于学部成绩优异的学生,会先为他们进行定位规划,选择适合该学生的院校,考研过程中对专业、英语等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再进行阶段性的测验来检测学习成果。如果学生在考研时出现了焦虑等问题,她也会与学部教师一同及时沟通与安抚学生情绪。
“我特别感谢吴老师,刚开始考研的时候我一度迷茫,不知道哪个时间段该复习什么、该怎么复习、该如何合理规划时间……”艺术与设计学部2019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林澄说:“每当我心态发生变化时,吴老师都会及时发现并疏导我,教我如何释放焦虑情绪,从而减轻自身压力。树立了我对考研的正确认识,不人云亦云,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以平稳的心态、必胜的信心、乐观的态度面对考试。”正是因为吴琼的密切关注,在她的规划帮助下,林澄提高了备考效率,也将复习备考时间分配得更为合理,最终考研上岸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
吴琼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秉持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实践能力的原则,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教育帮扶实践,帮助了众多学生发挥自身特长,投身至各行各业发光发亮。涌现出了获得湖北省“长江学子”荣誉称号的许诺、投身东海特种兵舰队的陈海滨、扎根西部教书育人的陈晟杰、助力西藏阿里脱贫的张磊和万文凤、服务新疆克州民族融合的王婷婷、身残志坚的落雁十佳青年沈玉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的杜雯雯团队……艺术与设计学部2013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彭超豪,毕业后于杭州创建了室内工程设计公司,目前已年入千万。艺术与设计学部2013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李健,凭借墙绘的技能,在校时便买了人生中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
“她总是能及时发觉我们的需求,为我们答疑解惑,支撑我们奋力前行。”艺术与设计学部2021级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吴赛雅说:“暑假社会实践时,吴老师早上6点就从武汉出发到汉川与我们会合。记得当时有学生有中暑迹象,吴老师立即停下手上的工作,顶着烈日,驱车将学生送至酒店。”她是学部危机事件的“救火员”、问题学生的“帮扶员”、优秀学生的“领航员”。小到宿舍矛盾、恋爱纠葛,大到深夜陪伴生病学生手术、24小时陪伴抑郁学生舒缓情绪。吴琼总是第一时间赶往“战场”,稳定局面。在学生心目中,吴琼是温柔可亲的吴姐姐,也是严厉有度的吴老师。
吴琼表示,在“三·三·三”的育人新模式下,她会更加积极探索践行更高效的育人方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为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无怨无悔地耕耘和付出,为更多学生的成长与成材打下基石。(记者 范玄浩)